close

許多人一提到蝙蝠就會和吸血鬼連想一起,事實上,蝙蝠真那麼可怕嗎?台灣唯一的雲林縣黃金生態蝙蝠館,將在27日和水林鄉公所舉辦一場別開生面的「幸蝠帶回家」未婚聯誼活動,報名的近140名未婚男女,1/5以上超過碩士學歷,很難想像蝙蝠也成月下老人,原來是我們自古對蝙蝠的看法與西方大不同,蝙蝠是「福」氣的象徵。東西文化差異 對蝙蝠的解讀不同台灣蝙蝠達人張恆喜說,翻開中國民俗史,蝠諧音「福」,一直是福氣與吉祥象徵,小從居家窗櫺桌案,大到宮殿神袍,蝙蝠造型的雕飾繡品,比比皆是,不論民間或官服神帽,蝠型造飾更是工匠必備工藝。 反觀西方的蝠文化,從陰暗的鬼洞中,滿嘴血絲的蝠鬼,蝙蝠已成吸血鬼代名詞,萬聖節蝙蝠更榮登鬼首排行,鬼和蝠在西方文化中已劃上等號,很難想像在東方文化,搖身變成福祥之物,例如家中有蝠來棲巢,則視為福來到。水林蝙蝠館秘書蔡佳蓉說,連蝠糞都是中藥材明目顧肝的藥材「夜明砂」,你說奇不奇。東西方生活中對蝠的運用不同 連宗教也受不同待遇蔡佳蓉說,蝠對東方人生活意義很大,除了窗飾雕棟到處可見蝠影,連抱枕服飾都有,尤其在宗教上認知更是差很大,台灣道教廟建築最常的「瓜筒」下方的倒吊蓮,就是蝠的俗名,八仙中李鐵拐的葫蘆也用蝠來救死扶傷,張果老是白蝠精。反觀中南美洲的馬雅文明蝙蝠神Zotz有吸血蝠和人的造型,是地獄象徵,印度朝聖者則讓蝙蝠棲息廟中,還容忍大批糞便吵雜,同樣場景移至北美洲教堂,滅蝠則成為神職人員的工作,這是東西文化對蝠最大的差異。※文化產品會改變人對蝙蝠生態的觀感透過小說電影對蝠的不同的描寫,多數人對蝙蝙是恐怖與吸血的刻板印象,深深烙印在腦海,走一趟雲林黃金蝙蝠館,不僅可看到36種不同可愛的蝙蝠,對蝠文化也將會有不同的認知。蝙蝠館首次將為有情人來「蝠證」祈求幸蝠,你說面目看似猙獰的蝙蝠,真有那麼可怕嗎?中國傳統窗櫺雕飾,少不了蝠雕,象徵帶來福氣吉祥。記者蔡維斌/攝影 分享 facebook 蝙蝠大便「夜明砂」還是中醫用來顧肝明目的藥材。記者蔡維斌/攝影 分享 facebook 西方的繪本把蝙蝠描寫得恐怖嚇人。記者蔡維斌/攝影 分享 facebook 蝙蝠也能在浪漫七夕為有情人牽線當起月下老人。記者蔡維斌/攝影 分享 facebook 可愛的黃金蝠還會親親嘴。記者蔡維斌/翻攝 分享 facebook 中國鍾馗手持蝙蝠並穿繡有蝠型的神袍,是驅邪避鬼象徵。記者蔡維斌/攝影 分享 facebook 西洋吸血鬼是典型用蝙蝠來演繹。記者蔡維斌/攝影 分享 facebook 充滿福氣的抱枕一定少不了蝠繡。記者蔡維斌/攝影 分享 facebook 中國的蝠袋隨身攜帶可避邪去凶。記者蔡維斌/攝影 分享 facebook 雲林黃金蝙蝠館可實地觀賞到可愛的黃金蝠。記者蔡維斌/攝影 分享 facebook 雲林蝙蝠館可看到許多不同種類的蝙蝠並認識蝙蝠真面貌。記者蔡維斌/攝影 分享 facebook 西洋的蝙蝠俠是暗夜的義俠。記者蔡維斌/攝影 分享 facebook 中國傳統窗櫺或宮廟雕飾,少不了蝠雕,象徵帶來福氣吉祥。記者蔡維斌/攝影 分享 facebook


2BAA2BDCD1EE96E1

arrow
arrow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vickii305f1 的頭像
    vickii305f1

    楊靜宜

    vickii305f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